10月29日晚,電子與自動化系近200名新生在輔導員老師閆雪的帶領下到圖書館一層參觀我院校史館。這也是學院校史館迎來的首批觀展新生。自動化系副主任郭超老師預約講解,校史館講解團全體成員提前到場,認真講解,得到師生好評。
值學院十周年院慶修建的校史館,記錄著學院的發展歷程、辦學成就,是世紀人攜手共進的縮影,講述著關于學院的過往與將來,凝聚著全院師生愛校榮校的情懷。參觀校史館便于新生了解母校歷史,增強愛校榮校意識,更快地融入到世紀大家庭里。校園新聞通訊社也全程見證了此行,隨機采訪了現場的老師和幾位同學,受訪者紛紛表示此次參觀很有意義。
據悉,校史館將對全院師生開放,尤其將主動承擔起新生入校教育的責任,歡迎大家撥打預約電話61225693預約參觀。
記者趙曉婧采訪輔導員閆雪老師:(根據錄音整理)
問:老師您好,您覺得學院創建校史館有什么意義呢?
答:通過校史館,讓我們看到,我們創業十年以來,學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每一員,作為老師也好,作為同學也好,其實我們都是跟著學院一起成長,一起壯大的。通過校史館回顧這么十年,讓我們感受到學院發展當中的不容易,那么也確實讓我們覺得在跟著學院一起收獲。我在校史館當中看到了很多,關于學院校名的一些小故事啊,還有我們畢業生的就業率等,使我們更加有信心,我們學院的明天應該會更加的美好。其實,如果沒有這個十年校史回顧的場所的話,我想可能我們不能切身實地的感受到這么多的故事和這么多的不易,讓我們覺得不管是作為老師也好,同學也好,我們肩負著我們學院繼往開來的重任,要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把我們學院建設好。
問:您覺得咱們今天組織新生參觀的意義有哪些呢?
答:我覺得對他們來講,最大的一點呢就是觀展之后讓他們有意識繼承我們所有師哥師姐的優良傳統。非常優秀的東西需要一種傳承,那么這個傳承需要我們的學生們切身體會,切身感悟。尤其是每個講解的同學給予我們這么詳細的一番講解之后,我們會思考我們應該傳承延續下去的部分,同樣我們自身也需要做更多更好的創新,在經歷創新與傳承后,我們將做得更好。
問:那您覺得觀展后您印象最深的版塊是哪里?
答:除了能夠更好地更全面的了解我們學院的發展、建設歷程以外,我覺得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部分,我覺得那個部分的寓意非常好,給我們同學一定的啟示。另外,在這里,我們通過視聽相融的方式,使同學們更多的體驗、參與,從而更好的去了解每個系,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印象蠻深刻的,尤其是這個主題特別好。除了這個之外還是感覺到,我們校史館講解的同學特別特別的敬業,給我們的講解非常到位,非常細致,對于同學們的提問也是,每一個講解員都是非常熱情的與我們溝通互動,使我們的同學能真切實意的去感受。另外,校史館還依靠高科技,比如說這個翻書,還有影像的方式讓大家更好的去了解學院,因為可能大一的孩子們對于我們學院的整體情況不是特別了解,通過視聽、圖片,以及講解員非常風趣幽默的直觀表達,可以使我們學院的方方面面映入到我們的眼簾。
記者趙曉婧隨機采訪觀展新生:(根據錄音整理)
問:同學你好,參觀校史館后,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版塊?為什么?
答: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答:就是布滿獎狀的那個版塊,讓我非常的震撼,除了這個就是剛進門的時候,那里講了我們學院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在北京市舉辦的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獨立學院,覺得我們學院很牛。
答:視頻宣傳那個版塊給我印象深刻,那個航拍的片子做得非常好,有好萊塢的感覺。
答:腳踏實地,仰望星空那個版塊吧,我覺得挺吸引人的。
答:我感覺盡管學院歷史相對來說比較短吧,但是依然能看到學院對于我們發展的很多支持,包括各級學生組織的建立,包括本部也給支持,能看出來機會還是在這兒的,什么去交流啊,去本部的一些活動啊,我覺得這些都是機會。印象最深的版塊還是剛才那個由航模去進行航拍,去剪出來的那個宣傳片,那個宣傳片的剪輯確實不錯,包括后期修復我也感覺不錯,就是說把咱們學院非常非常棒的一面展示出來了。
答:印象最深刻的是學院的基業發展,感覺學院的發展都挺艱辛的,連校名都改過好幾次,又搬遷校區啊,又申請學士學位授予啊。
問:那你覺得本次觀展有什么意義呢?
答:能了解學院的歷史,了解了關于一些舊校區的故事,了解許多新的東西,關于學院的。
答:使我感覺到學機械的也不一定就是死腦筋去學習,也需要創新,需要去思考,而且這次參觀能讓我更加地了解了我們學院,作為大一新生,我覺得能增加我對學院的感情,然后更加有親切感,歸屬感。
答:我感覺到以后得多參加一些活動,能為學院爭光的,能拿獎項的,要盡量去為學院爭取,把咱們學院這個牌子做得越來越大,爭取讓學院的名聲在外,真正的成為跨“世紀”的學院。
答:可能是“明志”吧,發現有一些追趕的目標,就是說讓我知道有些更優秀的人等著我去追上他們的背影,去超越他們。另外我關注到更多的可能就是學院注重那些應用型,科研型的東西,包括對動手能力,對一些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我覺得這可能是以后我個人發展的目標或者是方向。
答:主要是了解了咱們學院的歷史嘛,更好的認識咱們學院。
答:對學院更了解,然后感覺學院挺厲害的,雖然作為三本但是在北京市能跟其他的重點學校相媲美,感覺學院很了不起,然后也讓我為這個學院感到自豪。
追問:那你看到了關于你們系的展示,對你們的專業有什么新的理解嗎?或者說收獲了什么?
答:對所學的知識如何運用,我覺得可能是這個學科的靈魂所在,理論知識與實際的運用之間的聯系緊密,這很重要。當然能力是鍛煉出來的,就像剛才看到的一些參加大賽的學長,我覺得他們可能剛開始的時候能力也會有些欠缺的,可能在參加大賽的過程中,通過包括導師,包括自己的一些努力,然后水平漸逐漸的提升,然后做到了很好的成績,或者說超越了一般人認為優秀的標準,然后成為一個新的標桿,這對我也是起到了鼓勵的作用。
因為目前是大一嘛,電子與自動化系其實到后面是會有很多的分支的,包括工作也有很多的不同,大一我覺得可能更多的只是一些基礎課程,當然也會有一部分專業課,但是我覺得這部分專業課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畢竟這個專業以后可以干的工作、可以接口的工作會有很多,所以幾乎每個專業課都需要會用到一點兒,我覺得好好學習專業課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假如說你要問我對這個專業的認識,或者有什么別的更深入的了解,我現在還做不到,因為我覺得現在可能是一個2.0版的高三吧,然后更多的去積累,更多的去發現。
答:感覺我們專業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所以,剛才看這個校史館的時候我就覺得,三本院校也有一流的人才,就是這個意思,反正咱們院校也培養出來首個拿英國號角獎的中國人了,很不錯,我很佩服他。
(校通社記者趙曉婧供稿 林冠宇攝影)
校通社記者現場采訪輔導員老師
同學們有序參觀校史館
同學們在講解員的引導下觀看航拍宣傳片
同學們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體驗“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展項
同學們認真觀看展柜內的展品
同學們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體驗電子翻書展項
一名新生打開師兄手繪的世紀地圖仔細觀看
校史館講解團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