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5月22日下午,學院黨委書記謝苗峰、院長孫漢旭帶隊,院長助理周偉,黨支部書記、馬研中心、團委代表共14人赴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開展調研學習及現場讀書會。研究院第五研究部主任沈紅文主持了調研活動。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是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專門機構,為正部級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能來此開展聯學活動,機會難得,學院領導和參會同志對此高度重視,對本次學習調研十分珍惜。
活動首先來到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展覽館開展現場“讀書會”進行研學。
該館是我國首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展覽館,館內共有四個展廳,分別是主展廳、《共產黨宣言》版本陳列廳、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主要成果和珍貴藏品展廳。展品以圖片、手稿、書籍、報刊以及書畫、雕塑等多種多樣的形式,生動再現了100多年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翻譯和傳播的光輝歷史,展現了馬克思中國化時代化的曲折歷程及革命者百折不撓傳播真理的壯麗詩篇,深刻體現了幾代領導集體對馬克思主義傳播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卓越貢獻。
從1848年2月第1版《共產黨宣言》到延安時期用馬蘭紙印制的馬列書籍,大家的目光被這些珍貴的文稿、圖片深深吸引,并不時與展覽館工作人員進行探討交流,進一步加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淵源與發展進程的了解,充分認識到當代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價值。
現場學習結束,學院與第五研究部黨支部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活動展開情況進行深入交流。
孫漢旭院長首先感謝了第五研究部的熱情接待。他表示,本次聯學活動讓我們倍感震撼、受益匪淺。翻譯工作講究“信達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不僅對哲學思想把握準確,更是蘊含著翻譯的藝術。研究院將領袖們的著作作為珍貴的資料保管,還將其翻譯為不同的語言對外出版,這項工作影響深遠、意義非凡。大學階段正是青年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大學教師引領青年一代成長成才的使命重大。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找回教育初心,要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過程中深耕細作,踐行初心使命,以習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時代新人。
沈紅文主任表示歡迎學院的來訪,肯定了學院在應用人才培養方面的成果:第五研究部副主任肖明介紹了主題教育開展情況;研究部的多位青年干部進行了熱烈交流和討論。
學院代表圍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主題,從不同維度展開交流。通信系學生黨支部書記楊松亮就支部如何通過筑牢理想信念堡壘和發揮第二課堂重要作用引領學生進行介紹;經管系學生黨支部書記樊洋就本支部對標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提出的六點要求和做好“三種人”,在政治學習、志愿服務、就業指導等方面怎樣引領青年成長成才進行分享;馬研中心教師王晶晶圍繞馬研中心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的做法與思考,突出介紹了“問題鏈”形式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上的創新,以及教學實踐活動的實施與成效;院學生會秘書長何姝則圍繞“服務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三個方面進行了交流。
現場氛圍熱烈融洽,為雙方下一階段主題教育重點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啟發。
學院黨委書記謝苗峰同志在總結講話中指出,研究院同世紀學院一樣,都有這樣“一群人”,為了“一件事”,默默耕耘奮斗了“一輩子”。展覽館濃縮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及新思想的誕生歷程。高校作為“傳播者”,要將數代人的研究結晶好好地傳播下去,讓學生“真信、真學、真用”。強國建設,教育何為?怎樣培養出拔尖創新人才,還有一大批高素質、專業化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這是對我們新的期待,也讓我們倍感壓力。研究院在考慮國家的大事,我們則聚焦于人才培養,雖然維度不同,但都是在為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希望今后雙方能繼續深入溝通交流、互促互進。
通過本次調研學習,學院的同志們進一步加深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淵源與發展進程的了解,提高了對共產主義先驅們的思想史、奮斗史和發展史的認識,切實體會到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傳播和發展過程中的艱苦努力和偉大成就。2021年,第五研究部黨支部曾來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聯學聯建,本次回訪也使雙方加深了共建情誼。
學院將以本次聯學活動為契機,將主題教育總要求貫穿學院主題教育全過程,結合“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要求,通過走訪調研、聯系實際,堅持以學為基、以改為要、以做為本,在“深、真、實”上下功夫,著力打牢思想根基,強化整改落實,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效。(楊松亮、樊洋、王晶晶、高敏瑞 供稿/徐莉莉、楊乾乾 攝影)
參觀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展覽館
會議現場
第五研究部主任、黨支部書記沈紅文主持會議
學院黨委書記謝苗峰總結講話
學院院長孫漢旭交流發言
學院代表圍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主題從不同維度展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