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在奮斗中閃光”2008-2009學年度表彰大會獲獎學生代表發言選登之二
青春在奮斗中閃光
一等獎學金代表2007級電子與自動化系毛曉涵
先后擔任電子信息工程系團總支宣傳部干事、系學生會副主席
曾獲優秀團員、三好學生、優秀社會實踐獎、專業一等獎學金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毛曉涵,是07級電子與自動化系電科3班的學生。今天,站在415報告廳的演講臺前,我感到非常榮幸。首先,請允許我向所有關心、幫助和教育我不斷成長的領導、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謝謝您們!
上大學兩年來,我一直是班級前三名。曾榮獲院三好生和優秀團員。這次我有幸以專業一等獎學金的獲得者的身份在這里發言。
在許多同學看來,我能獲得這些榮譽、取得這樣的成績,一定是我天生聰明,其實并不是。在高考時,我英語只得了 85分,我相信在座的同學們,你們高考的英語成績一定比我好得多。今天如果讓我對自己作一下總結,我認為在大學里能夠取得一點點成績,主要得益于自己能夠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有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和為之實現而進行的不懈努力。下面我就談談兩年來自己的切身感受。
談理想信念在許多人看來是務虛的,但我卻始終認為:理想信念對一個人未來的成長是不可缺少的。因為理想信念一直是我前進的動力。我的理想信念源于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老師對我的教育培養。我是農民的孩子,爺爺奶奶由于沒有知識,不懂科學,只能靠“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勞作來維持著我的學業和一家人的生活,在我上高二那年,家鄉遭遇了特大洪水,經濟上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鄉親們絕望的眼神和對科學知識的渴盼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所有這些,使我立志將來投身科學事業,決心改變這種只能“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在報考時,我毅然選擇了把電子科技作為我的第一志愿。 2007年9月,一個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未來充滿無限憧憬的我,就這樣走進了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
實現目標的關鍵是自己如何努力去做。學習是擺在自己面前的頭等大事,只有學習好,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別的事情。大學的學習看似是松散的,但又覺得是有序的。有很多人問我學習的訣竅,我認為就是兩條,第一是能夠合理支配時間,并針對不同時期做相應調整。我基本做到了保證聽課效率,充分占有圖書館資料,有效利用實驗室,積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合理制定計劃,做到勞逸結合。自己每天都很忙碌,但每天都感到很充實。大學兩年來,我為了保證聽課效率,在課堂上,每節課都認真聽講,作筆記,基本做到對所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到期末考試時,我只要看看筆記,便很輕松的得高分,正是有了這個前提,才使我有更多的時間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到實驗室做實驗,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第二就是能夠做到持之以恒,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可能有的同學會說這算什么,但我敢說,如果堅持一天、兩天,或一周、兩周也許大家都能做到,但如果堅持兩年,不見得會有多少人能做到。我在學習中,尤其重視自己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我經常和專業老師交流,使我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專業,有更多的機會走進實驗室,只要鉆進實驗室我就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一忙起來自己經常忘記吃飯,半夜餓了就啃口面包是常有的事,遇到自己弄不懂的問題,自己先查找資料,實在弄不懂,再去找老師。很多同學羨慕我取得的成績,可他并不了解我付出的汗水,如果你能夠付出,你也一定會取得比我更好的成績。
今天大家如果問我,你對大學的理解是什么?我會用《禮記》中《大學》講到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句話來回答。也就是說,大學的教育目的在于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培養美德;在于團結互助,開啟心智,棄舊揚新,從而使人們達到真善美的至高境界。大學不是保險箱,也不是游樂場。它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是我們自身價值的一次提升。
同學們!我們作為北郵世紀的一份子,只有不懈的努力,才會使世紀學院煥發出無限的青春活力,只有積極向上,才有北郵世紀傲立于高校之林的一天。如果說,理想是帆,那么我們就應該揚帆遠航,把這種理想和信念化為自己前行的動力;新的世紀,新的希望,時代又賦予我們新的挑戰,讓我們相約同行,愿我們用我們的雙手在這無悔的青春譜寫一篇新的華美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