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黨建與科研融合、拓展校企(檢)合作的實踐中,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工黨支部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聯合地方檢察院協同攻關,牽頭研發的“大數據賦能刑事審判監督”成果——“毒品犯罪遺漏追繳違法所得法律監督檢索軟件”項目,獲評北京市檢察機關數字檢察典型案例,入選最高檢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平臺,在全國檢察機關推廣應用,為法治建設注入智能高效的“紅色動能”,彰顯了黨建引領下校檢合作的堅實成效與深遠價值。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工黨支部始終秉持“黨建促科研、科研強服務”的發展理念,將支部組織力轉化為科研攻堅與社會服務的行動力。支部立足計算機專業技術特長,主動對接地方檢察機關司法需求,組建以齊光磊教師為核心的科研團隊,開啟校檢聯合攻關模式。團隊成員深入司法一線開展調研,精準錨定刑事審判監督中“類案篩查難、監督效率低”的痛點,歷時一年多,成功構建販賣毒品刑事裁判遺漏追繳違法所得大數據模型。該模型以“追繳”“退賠”“犯罪所得”等裁判文書關鍵要素為核心邏輯,遵循“個案辦理—類案監督—社會治理”的實踐路徑,實現對海量司法數據的智能分析與精準篩查,可快速識別審判程序瑕疵、法律適用偏差等問題,推動刑事審判監督從“個案、偶發、人工”向“類案、系統、智能”轉型,為打擊毒品犯罪、規范司法流程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校檢雙方的深度協作與技術創新,讓成果價值得到充分釋放。延慶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在交流中高度贊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工黨支部以專業優勢賦能檢察業務,用科技手段破解實踐難題,為基層檢察機關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樣本”,校檢聯建共建的模式極具示范意義。
此次合作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工黨支部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盤活專業資源、服務社會發展的生動實踐。未來,支部將持續深化與地方司法機關的聯建共建,以更多技術創新成果回應社會需求,在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校地資源優勢互補中,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高校智慧與擔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工黨支部 供稿/綜合部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