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晚, “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之心理電影賞析活動在明德樓325教室舉行。本次活動由校心理健康協會主辦,并邀請到學生處心理咨詢中心張春艷老師一同分享觀影感受。
本次心理電影賞析活動為同學們展示的影片是《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故事的主角名叫賈馬爾·馬利克,一個自小失去雙親在孟買貧民窟長大的青年。他參加了一檔名為《誰想成為百萬富翁》的電視節目,該節目將舉國上下的熱情都煽動到了最高點,而成為焦點的賈馬爾離真正的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只要他正確回答最后一道問題,令人垂涎的2000萬盧比將歸他所有。就在答案快揭曉的時刻,警方卻以賈馬爾·馬利克作弊為由將其帶走,等待賈馬勒的可能是詐騙嫌疑的控罪。為了能洗脫罪名證明自己的清白無辜,賈馬爾竭盡所能地講述了自己18年來艱苦的生活遭遇:他和他的兄弟如何在貧民窟艱難度日;他們在公路上的冒險經歷;他們與地方黑幫的驚險“遭遇戰”;他如何失去了心愛的女子拉媞卡。通過他對自己艱難人生的描述,所有人都明白了他能回答出電視節目里的那些問題絕非偶然和作弊。隨著他的回憶,展示在大家面前的除了他的人生經歷外,還有他能答對如此之多的題目的真實原因——他的生活經歷給了他每道題的答題線索,他能夠從他的人生經歷中得到啟示。
結束放映后,張老師從心理學角度對電影進行了解析。首先,她介紹了本部影片的社會背景。她說,在印度這樣一個以宗教為根基的信仰國度里,原本就因為貧富差距的存在而滋生的社會矛盾,宗教信仰的差異進而觸發的族群矛盾更給這個畸形的社會衍生了濃重的陰影。那么,是什么在維系著整個孟買社會的推進和發展呢?是宗教?是歷史惰性演進下麻木的人們?還是存于人們心底的樂觀和期待呢?我們可以從主人公賈馬爾的身上找到答案。接著張老師給大家介紹了了積極心理學思想。積極心理學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為出發點,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并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并獲得良好的生活。張老師針對大學生目前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困惑,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做了分析和解答。
最后,大家一起討論自己看了這部影片的感想,主辦方還為回答問題的同學準備了小禮物。同學們各抒己見,精彩紛呈。盡管時間已經很晚了,但是同學們熱情高漲,有關電影和心理的提問不斷。看來電影不僅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發了同學們對心理學和心理健康的認知興趣。
作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心理電影賞析不僅是本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的系列活動之一,也是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體驗心理奧秘,領略電影精彩,心理電影賞析期待與您再次相約。 (心理健康協會王敏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