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亚洲精品永久免费www_1080HD高清在线观看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圖片新聞

為青春留下筆跡 校通社招新再啟征程

  

 2014年5月28日中午,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校園新聞通訊社全體成員佩戴工作證在食堂南門集合,準備開啟一場熱鬧的招新宣傳。

 迎著下課的人潮,美女記者發傳單、漂亮編輯播廣告,更有延慶廣播電臺各位主播現場助陣,一下子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校通社于招新宣傳之際,特邀延慶廣播電臺帶來“有獎征音”活動,旨在為廣大同學搭建展示自我和宣傳學院的平臺,也為進一步踐行宣傳學院辦學成就、展示學院精神風貌、活躍學院校園文化、服務學院事業發展的建社宗旨。
 校通社1歲了!
 “校通社” 是由學院綜合辦公室領導的學生校園新聞宣傳和信息服務組織。為學生搭建新聞工作實踐平臺,并在綜合辦公室指導下,開展與校園新聞宣傳及文化建設相關的活動和工作。
 2013年的5月,在學院各位領導、老師、輔導員的推薦下,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校園新聞通訊社第一批社員榮登校通社歷史小舞臺。
 不是社團卻叫“校通社”?不是學生會卻是學生組織?習慣了不是A就是B的理科生們一時間也難以明確自己的身份定位。她們或懵懂或昂揚,但都是抱著提升自我、服務學校的初衷來到綜合辦與高莎老師進行首次交流的。
 校通社1歲了,這一年,他們經歷了競聘,在5位面試老師面前談著自己對這里的憧憬,欲與優秀的同伴一爭高低;他們經歷了選擇,就算不能擔任負責人也愿意在這個組織中尋找自我;他們經歷了各種以任務為導向的嘗試,就算老師的評價每每令人灰心,也決定在這里尋找答案。
 嘗試了寫新聞、嘗試了做采訪、嘗試了編輯展覽大綱、嘗試了合作30000字的錄音整理,嘗試了剪輯視頻新聞,也嘗試了為新聞短片配音……院長懇談會、校友會成立大會、喬遷典禮、重要領導來訪等等活動,帶給他們一起戰斗共同擔當的回憶,也讓他們化開一團疑惑又升起另一番思考:他們明白了,新華社不是社團,卻簡稱“新華社”,學生記者不是“記者”卻往往參與在學院重大的歷史時刻,承擔著學院一線的宣傳報道工作,而這個工作要求他們不能僅以一名學生的身份來看待自己!
 “校通社”1歲了,社員們知道,這不僅僅代表這個組織成長的1年時光,更飽含著每一個成員在這里或迷茫或堅定,或徘徊或思考,或參與或傾心的1年青春——四分之一的大學時光呢。這一年,或許每個人的電腦里都有一個叫做“校通社”的文件夾,里面有一些有意無意出自自己筆下的文字,還有校通社首次招新時的海報——“為青春留下筆跡。”
 親愛的,下一步去哪?
 然而,盡管經歷重重的校通社在1歲的成長中讓所有的院領導和師生們認識了它的名字,看見了它的價值,但它遠大的目標和現實的骨感再次讓社員們迷茫了。
 “親愛的,下一步去哪?”是每個成員對自己的拷問也是對校通社的拷問。
 關于目標,社員們零星的記得這些囑咐:
 “希望我們的校通社建設成為學校宣傳的陣地”
 “我們將建立邀請采訪制度,學院重大的活動都可以向我們提出采訪邀請,由我們的記者深入現場采訪。”
 “我覺得,當我們有了一批足夠優秀的學生記者、編輯,完全可以把老師們從具體采寫和審稿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用于思考、引領和創造,以便更好的服務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讓我們的學生有更多的空間一展特長”
 “同學們,當你們在四年后找工作的時候,你只要告訴HR:我在大學期間除了課業學習,參與過所有學院大型活動的新聞報道工作,采訪過教委某領導,為院長寫過人物專訪;我的幾十篇文章在校園網和校報上實名發表;我策劃的某專欄是學院校報和微信公眾號里最受歡迎的;我的某張照片被評為某年感動校園的一張照片;我可以在短時間內制作出一個簡短的視頻新聞;我在校通社的團隊里是不可或缺的一員,我對我的文字表達和宣傳能力有信心……那么我想沒有一個HR敢小看你。”
 關于現實,這樣的對話似乎也很熟悉:
 “老師,我們想要申請一個微信公眾平臺”
 “想法很好,關于這個平臺的定位,內容更新,有無欄目劃分,責任編輯,應急預案請責任到人,具體到事,提出方案我們做進一步溝通好嗎?”
 “老師,我們覺得我們可以辦一個校報”
 “想法很好,我也正有此意,報紙的定位、名稱、發行周期、發放范圍,欄目劃分、編輯記者配備,排版美編配備,內容更新渠道等如何有效運轉,可以基于全社展開談論,做一個深入的規劃,我們再進一步溝通好嗎?”
 “請你們記住,不管是哪個部長,你們只是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不代表你們享有發號施令的權利,不代表行政官僚氣息可以在這里蔓延,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承擔的事項負責,更要對自己的文字和作品負責。”
 “老師,我寫的那篇專訪我已經盡力了,但是感覺還是需要修改”
 “老師,我的采訪匯總看上去不像一篇文章。”
 “親,你這篇文章嚴格意義上來說,既不是消息也不是通訊。”
 “老師,寫出你說的那樣的好文章我覺得很困難,我可能就不是這塊料”…
 可以說,一年多來,社員們一邊經歷一邊思考,星光燦爛卻腳下泥濘。但他們知道:現實的困難不是否定目標的理由。面對1歲的校通社,問一句“親愛的,去哪?”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遠。無力的我們只有積累點滴才能突破自身的發展。為了走的更遠、更穩,為了真正將流水一樣的文字凝聚在時光的價值中,校通社的2歲將從自我提升開始。據悉,本次招新結束后,校通社將在現有問題基礎上開展專項培訓,面對十周年校慶在即的歷史機遇,一邊練功,一邊打仗,每一個成員已經做好了擔當的準備。
 校通社的5月28日,定格在一張寫滿青春笑容的合影中,但校通社的2歲時光注定在青春的筆跡與足跡中再啟征程!歡迎廣大志同道合的同學們加入到校通社的行列,也歡迎各位領導、老師向我社推薦人才。(校通社宋凱供稿)
5月28日招新宣傳現場
首次全員會議
記者盧曉曄、紀婉月在院長辦公室采訪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副書記趙紀寧
記者馮帆在校友會成立大會上采訪北京郵電大學藺志青教授
記者宋凱采訪李杰院長
記者王冬采訪優秀校友
記者王嫻倩在校園招俜會現場采訪招聘代表
定格的微笑燦爛 奮斗的腳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