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輔導員的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確保學生工作的安全穩定,9月24日上午9:30,由學生處舉辦的“大學生常見心理障礙與疾病——如何識別以及處理”專題講座在明德樓604會議室舉行。北京工商大學副教授陳紅敏應邀主講,學院學生處處長張秀芬、副處長沙招友、心理咨詢中心老師馮楓,各系(院)分管學生工作副主任和全體輔導員共30余人參加。學生處副處長沙招友主持。

陳紅敏教授首先介紹了心理障礙是一個從心理健康到心理疾病的連續體,她在現場邀請輔導員體驗學生個案,展示了學生是如何被層層壓力壓到心理異常的,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作為輔導員在這個時候如何才能給到學生支持,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另外,陳紅敏教授還強調,大學生心理工作要對心理咨詢“來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則進行調整,改為“來者不拒,去者要追”更合適,如果不“追”,學生心理問題可能變得越來越嚴重。
陳紅敏教授結合自己十幾年在心理咨詢中心工作的經歷,給大家介紹了心理困擾、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識別與處理。她詳細講解了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含義、特點,以及如何歸類和診斷,并介紹了三種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神經癥、人格障礙和性變態,以及兩種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癥和情感性精神病(雙相情感障礙),從概念定義、發病原因、臨床癥狀、診斷標準、預防和治療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講解,舉了豐富的實踐案例。隨后,陳教授提醒大家:評估是一個專業問題,心理障礙的評估是一個嚴密而復雜的過程,因此,對待同學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 要慎重,持尊重的態度,不要“貼標簽”。

在談到抑郁的應對方法時,陳教授介紹了克服抑郁癥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學會將自己的憂傷、痛苦以恰當的方式宣泄出來,以減輕心理上的壓力。例如,傾訴、寫日記、哭泣等等,都可以減少心理負荷。二是多與其他同學交往,嘗試從另一個角度看待自己所面臨的問題,開闊視野。三是有意識地參加一些實實在在的活動,如體育鍛煉、文化娛樂活動等,將自己從苦惱中解脫出來。另外陳教授還現場演示了因男女性別差異導致的心理承受力的不同,男性能承擔壓力的程度要高于女性。

結合輔導員的工作需求,陳紅敏教授特別介紹了大學生精神障礙的就診和復學流程,并給大家推薦了北京回龍觀醫院和安定醫院針對大學生精神障礙的綠色就醫通道,以及可供學生選擇的公益心理危機干預熱線。

在提問環節中,陳紅敏教授對輔導員們提出的問題:因心理疾病請假的學生辦理手續需要什么樣的診斷證明、有心理疾病學生不愿意去醫院就診怎么做思想工作等,為大家提供了建議和方案。

及時識別學生異常心理狀況、有效地與學生及家長進行溝通,對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大學生活有極大幫助。講座中所提到的一些知識和方法,對于輔導員的心理保健也非常重要。學生處處長張秀芬表示,今后學生處還將針對輔導員的工作需要,舉辦一系列心理講座、班團建設、黨建等方面的培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培訓方式,為輔導員提供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全面提升輔導員工作水平。
講座人簡介:陳紅敏,心理學博士,北京工商大學副教授,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評審專家。曾擔任中國教育電視臺《請教請教》、中央廣播電視臺健康頻道《健康班的春天》欄目心理嘉賓等。
2013年入選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在國內外發表論文和研究報告20余篇,主要參編(著)書籍10余本。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等省部級以上課題5項。獲得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北京市第十三屆青年學術演講比賽優秀獎、學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最佳教學演示獎、學校青年學術演講比賽二等獎、本科教學優秀二等獎等獎項。(心理咨詢中心馮楓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