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14:30在學思樓229報告廳,傳媒院2019級新生引航之“以匠心 致初心”陶藝藝術講座如期舉行。主講導師為北京郵電大學經管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國家大學科技園文創中心副主任,我院文創中心主任鄭永彪老師。

首先鄭老師為大家科普了中國瓷器常識,他立足本專業深入研究中國鈞瓷,針對中國鈞瓷的藝術鑒賞價值、思想內涵與時代需要等層面,為我院師生帶來中國鈞瓷的專業知識分享。講座伊始鄭老師用“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道出了中國鈞瓷的價值,用“入窯一色 出窯萬彩”展現出鈞瓷的獨特藝術魅力。鈞瓷因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常作為國禮贈送,它所蘊含的藝術價值、標志性的中國文化符號牽動了無數喜愛鈞瓷人的心。

鄭老師又分別從鈞瓷的“神、奇、妙、絕”四個方面詳述了鈞瓷的藝術特點。神在窯變,奇在開片,妙在紋路,絕在景觀。他提到中國鈞瓷文化名震四方,不光是鈞器美觀大方成色溫潤,更重要的是在這每一件器物的背后,深藏著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樸實無華從一而終的匠心,如君子一般溫潤如玉的文人初心,深藏在每一件陶瓷藝術品中。它們在每一次高溫中蛻變,蛻變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它們舉世無雙,它們驕傲著、孤獨著,帶著鈞器舉世無雙的絢麗色彩,將中國傳統文化譜寫出新的篇章。

在中國標志性文化符號陶瓷藝術的背后,蘊含著藝術哲理和妙不可言的人生感悟。鄭老師用他的實踐悟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瓷器創作理念,大自然是最好的文章,將自然萬物的遼闊與明朗匯入鈞器。“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鈞器,蛻去平凡,窯變萬彩,這是熱愛鈞瓷藝術人的不懈追求,同樣也應是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年青一代永恒不變的人生態度。超越平凡是鈞器創作始終不渝的價值追求,同樣身處青春年華的莘莘學子,也應帶著鈞器那份勇敢那份執著,為青春勇敢的奮斗勇敢的拼搏。千錘百煉,破繭化蝶。由土變瓷,歷經72道工序的鈞器,大火淬煉,鳳凰涅槃。它們在熊熊大火中堅守著,帶著那份與生俱來的孤獨,在它自身的宿命中,鈞器在努力抗爭著。華麗萬千的窯變,是鈞器最終的饋贈。鄭老師說耐的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當你熬住傷痛,努力奔跑之時,那又是人生不一樣的風景。開放包容,與時俱進,中國鈞瓷未來的路還很長,鈞瓷人以匠心致初心,與這個偉大的新時代共同成長。器以載道,器以傳情,器以值德。在鄭老師的鈞瓷文化中,同學們也深受感染,體會到了他的藝術理念。

講座最后,鄭老師將最新出版的詩集送給了積極提出問題的三位同學,用“人,因夢想而偉大,因學習而改變,心,行動而成功”來勉勵同學們,要積極擁抱中國傳統文化,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盡自己的綿薄之力,這是身為新時代新青年所肩負的文化責任、歷史使命。(2019級傳播學2班劉瀚鈺供稿;夏若起供圖)
2019年12月4日14:30在學思樓229報告廳,傳媒院2019級新生引航之“以匠心 致初心”陶藝藝術講座如期舉行。主講導師為北京郵電大學經管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國家大學科技園文創中心副主任,我院文創中心主任鄭永彪老師。

首先鄭老師為大家科普了中國瓷器常識,他立足本專業深入研究中國鈞瓷,針對中國鈞瓷的藝術鑒賞價值、思想內涵與時代需要等層面,為我院師生帶來中國鈞瓷的專業知識分享。講座伊始鄭老師用“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道出了中國鈞瓷的價值,用“入窯一色 出窯萬彩”展現出鈞瓷的獨特藝術魅力。鈞瓷因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常作為國禮贈送,它所蘊含的藝術價值、標志性的中國文化符號牽動了無數喜愛鈞瓷人的心。

鄭老師又分別從鈞瓷的“神、奇、妙、絕”四個方面詳述了鈞瓷的藝術特點。神在窯變,奇在開片,妙在紋路,絕在景觀。他提到中國鈞瓷文化名震四方,不光是鈞器美觀大方成色溫潤,更重要的是在這每一件器物的背后,深藏著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樸實無華從一而終的匠心,如君子一般溫潤如玉的文人初心,深藏在每一件陶瓷藝術品中。它們在每一次高溫中蛻變,蛻變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它們舉世無雙,它們驕傲著、孤獨著,帶著鈞器舉世無雙的絢麗色彩,將中國傳統文化譜寫出新的篇章。

在中國標志性文化符號陶瓷藝術的背后,蘊含著藝術哲理和妙不可言的人生感悟。鄭老師用他的實踐悟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瓷器創作理念,大自然是最好的文章,將自然萬物的遼闊與明朗匯入鈞器。“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鈞器,蛻去平凡,窯變萬彩,這是熱愛鈞瓷藝術人的不懈追求,同樣也應是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年青一代永恒不變的人生態度。超越平凡是鈞器創作始終不渝的價值追求,同樣身處青春年華的莘莘學子,也應帶著鈞器那份勇敢那份執著,為青春勇敢的奮斗勇敢的拼搏。千錘百煉,破繭化蝶。由土變瓷,歷經72道工序的鈞器,大火淬煉,鳳凰涅槃。它們在熊熊大火中堅守著,帶著那份與生俱來的孤獨,在它自身的宿命中,鈞器在努力抗爭著。華麗萬千的窯變,是鈞器最終的饋贈。鄭老師說耐的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當你熬住傷痛,努力奔跑之時,那又是人生不一樣的風景。開放包容,與時俱進,中國鈞瓷未來的路還很長,鈞瓷人以匠心致初心,與這個偉大的新時代共同成長。器以載道,器以傳情,器以值德。在鄭老師的鈞瓷文化中,同學們也深受感染,體會到了他的藝術理念。

講座最后,鄭老師將最新出版的詩集送給了積極提出問題的三位同學,用“人,因夢想而偉大,因學習而改變,心,行動而成功”來勉勵同學們,要積極擁抱中國傳統文化,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盡自己的綿薄之力,這是身為新時代新青年所肩負的文化責任、歷史使命。(2019級傳播學2班劉瀚鈺供稿;夏若起供圖)